砥砺前行结硕果 乘势而上谱新篇——记2023年度全国优秀地质调查队伍省自然资源调查院

有一种信念,仿若耀眼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有一种力量,犹如燎原的星火,激发昂扬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既让人备受鼓舞、热血沸腾,同时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省自然资源调查院(以下简称调查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以争创职责清晰、定位准确、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全国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为工作目标,全体职工凝心聚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研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实施、科研成果与科技人才引育、深化央地联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普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共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科研项目34项,继2021至2022年连续两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全国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后,再次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表彰,获评基础公益类“全国优秀地质调查队伍”称号。

 

矢志不渝聚焦主责主业

全力以赴践行找矿使命

 

这是一支奋勇向前的队伍,自2020年5月重组以来,主要职责任务是承担国家和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全省勘查项目部署及项目库建设,地质科学综合研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这一年,他们践守承诺,永葆本色,用初心诠释使命担当,以匠心雕琢梦想荣光。

 

调查院积极完成“十四五”实施方案编制及项目库建设。根据厅局工作安排,牵头编制完成《黑龙江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印发。配合厅、局完成项目库建设,优选基础地质调查项目32项,矿产勘查项目114项。院技术管理部负责人徐国战重点介绍了推进黑龙江省资源基地建设和专项部署情况,他说:“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对接,以大型资源基地为主线,牵头编制完成‘黑龙江省漠河—新林铜金资源基地’‘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宜里铜金资源基地’‘黑龙江省东安—汤旺河金资源基地’等3个资源基地和1个铀矿专项部署方案,部署项目13项,已上报中国地质调查局。这是我院在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的重要成绩,这项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重要矿产增储上产,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上会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调查院不断加大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力度,部署安排本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8项,涉及1∶5万国际分幅17幅,调查面积5600.6平方千米,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项目9项。通过项目实施,预计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找矿靶区10至15处,大型煤矿床1处,中型金银矿床1处和小型煤层气矿床1处;新增煤炭2.3亿吨,金5吨,银205吨和煤层气20亿立方米。此外,调查院还全面推进矿产志编制与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已完成《中国矿产地质志·黑龙江卷》文本和图件复核工作,正在编制黑龙江省典型和代表性矿床图集,“普及本”处于出版审核阶段。聚焦国家紧缺的铀、铁、铜、锂、钴、镍、铌、钽、铍等战略性矿种,成立地质资料二次开发专班,召开专题研讨会议3次,提出找矿靶区20余处,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

 

坚持不懈打造科研平台

精心竭力培育科技人才

 

这是一支开拓创新的队伍,调查院已成为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和科普基地各1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单位现有在编人员419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含硕士学位)12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6人,副高级职称214人,中级职称83人。“大国工匠”1人,部科技领军人才1人,部青年科技人才3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4人和“龙江工匠”1人。这一年,他们信念坚定,勇于突破,用智慧浇灌成功之花,以创造力开拓前行之路。

 

“调查院积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的理念,在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申请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拓宽了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渠道。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获批自然资源部大兴安岭漠河冻土与寒区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单位)和哈尔滨黑土地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共建单位)。与俄罗斯科学院冻土研究所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在冻土与自然资源要素耦合关系等领域,推动成果交流、学术研讨与互派学者等务实合作。”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成禄如是说。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随着地质科技创新不断掀起工作热潮,科研项目实施也迎来好消息,申请“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银成矿时代及成矿模式研究—以八分场银矿为例”等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银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预测”等省地矿局科研项目4项。这支队伍所有成员都攒着一股劲,日常工作就像打了“兴奋剂”,使得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以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为依托,共发表科研论文1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篇,EI检索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6篇。编制《煤炭地质勘查可行性评价规范》行业标准1部和《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清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1部。本年度引进1名博士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人分别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2人被认定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1人被授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龙江工匠”称号,1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

 

锲而不舍深化央地联动

众志成城拓宽服务领域

 

这是一支实干担当的队伍,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和省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项目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论文23篇。这一年,他们不断探索,主动作为,以专业优势创造非凡价值,用真情践行社会责任。

 

调查院持续深化央地联动,因地制宜、深挖潜能、精准对接,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努力探索互利共赢,如扎实开展科研攻关,助推东北区创基金建设。作为共建单位出资助推东北区创基金建设并积极申报项目。成功申报“大兴安岭北段富克山地区中生代岩浆弧的成因、演化及其对找矿的指示”等4个东北地质科技区域创新联合发展基金项目。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联合申报“中俄天然气管线吉黑东部地学综合剖面调查研究”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和“松嫩平原东部黑土核心区自然资源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及光谱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同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开展“大兴安岭成矿带稀有金属成矿专属性及找矿方向研究”合作项目,初步发现了铌异常。院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杨文鹏对加强央地合作工作深有感慨地说,“深化央地合作是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合作才能共赢,促进央地‘联姻’,携手并肩,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孵化优质项目、打造优势产业,才能有效地提升发展动能,对构建新型央地关系,尤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家重大战略形成强有力支撑。只要我们笃定信心,精心谋划并推进,一定能产生‘1+1>2’的积极效应”。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调查院还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联合编制了《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省级地方标准。调查院积极响应局党委工作要求,主动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朋友圈”,院生态环境研究室负责人张立对此十分了解,他用一串串数字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我们积极助力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在汛期累计派驻 100 余人次,协助齐齐哈尔市和黑河市等地方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140 余处;我们致力于服务绿色矿山建设,完成了齐齐哈尔等 9 个地市 50 家矿山企业的绿色矿山核查工作,并提交了 62 份抽查复核报告;我们还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协助宝清县人民政府将朝阳镇天然富硒土地申请成为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全国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同时,我们助力伊春市核实了 1 处氡型理疗矿泉水资源地”。调查院科普宣传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全国科技周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全国科普日,有效宣传了我省地学知识和地质文化,吸引2000余名群众热情参与。

 

当谈到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詹涛难掩喜悦之情,他表示,“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付出,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离不开局党委坚强领导和有力决策,荣誉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锚定‘做局技术中心,支撑局发展;做厅业务平台,支撑厅管理;做省部合作纽带,切实提升我省地质工作层次和社会影响力’,坚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等‘三性’基本定位,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地质工作新任务、新要求,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和质量提升,发挥平台引擎器、项目催化剂、人才驱动力作用,统筹部署,持续深化联动新机制,以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地质支撑,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创建时间:2024-02-20 16:18